网站导航
首 页
期刊简介
栏目介绍
投稿须知
期刊浏览
期刊订阅
电子版索阅
网上订阅
联系我们
杂志社主页
[文学]栏目下的文章目录
“小李杜”诗文中晚唐长安的历史记忆
[142-152]
米彦青
[摘要]浏览(
722
)次
DOI:
文学的地方政治与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
[153-160]
陈黎明
[摘要]浏览(
707
)次
DOI:
从革命到治理: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形态探析
[124-130]
张良丛
[摘要]浏览(
802
)次
DOI:
以今释古:现代“小说话”品评“四大奇书”的思想史意义
[131-137]
温庆新
[摘要]浏览(
804
)次
DOI:
从意象到神韵:明代复古派诗学美典的画学路径
[145-152]
袁宪泼
[摘要]浏览(
802
)次
DOI:
现代文学的历史起源:不同观点及其话语系统——蒙古族现代文学历史分期的若干问题研究
[132-139]
满全
[摘要]浏览(
1788
)次
DOI:
中国问题、“后理论”话题与当代文论建设
[140-147]
李自雄
[摘要]浏览(
1783
)次
DOI:
背景性知识与中国故事实践叙事的进路
[148-154]
宋成
[摘要]浏览(
1765
)次
DOI:
从“中文屋”到“艺术屋”:对人工智能艺术的心灵批评与反思
[126-135]
刘伟 陶锋
[摘要]浏览(
1438
)次
DOI:
何以为新:艺术破坏现象的误读与正名——兼谈先锋艺术的生成逻辑及其转型
[136-143]
陈汉
[摘要]浏览(
1434
)次
DOI:
致仕制度与身份意识:明永乐后台阁文人致仕序考察
[144-151]
李晗
[摘要]浏览(
1439
)次
DOI:
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: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跨文化写作的人类学观察
[132-140]
朱林
[摘要]浏览(
4180
)次
DOI:
蒙古旗人身份认同变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建构
[141-146]
张博
[摘要]浏览(
4191
)次
DOI:
礼乐生活作为时间制度的时机、时体及公私结合的时间机制——兼论颜元的礼乐美学思想
[110-115]
刘彦顺
[摘要]浏览(
4581
)次
DOI:
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
[116-123]
程勇
[摘要]浏览(
4602
)次
DOI:
殷周礼乐超越精神释论
[124-130]
潘黎勇
[摘要]浏览(
4601
)次
DOI: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行动——论少数民族文学的脱贫攻坚书写
[147-155]
杨建军 崔涛
[摘要]浏览(
5600
)次
DOI:
从“文学理论”到“理论”——对“后文化研究”时代文学理论“独立性”的思考
[156-163]
罗崇宏
[摘要]浏览(
5618
)次
DOI:
符号间性语境中的语图修辞——以诗意图和题画诗为例
[138-144]
吴昊
[摘要]浏览(
6782
)次
DOI:
诗仕共进:仕进空间与八旗诗人创作传播
[136-143]
邢渊渊
[摘要]浏览(
9800
)次
DOI:
论清代科第文化空间中的蒙古族汉诗写作
[144-151]
马腾飞
[摘要]浏览(
9802
)次
DOI:
空间、意象、存在——论和瑛家族文学的时空体验与生命意识
[152-158]
张丽娟
[摘要]浏览(
9832
)次
DOI:
城市文化视野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范式革新论
[127-133]
高兴
[摘要]浏览(
13379
)次
DOI:
消费性文学记忆美学特征的批判性分析
[134-141]
沙家强
[摘要]浏览(
13321
)次
DOI:
晚清与中国民族文学的另一种发生
[142-150]
王成
[摘要]浏览(
13405
)次
DOI:
乡土小说:如何直面当代乡土变化——基于乡土发展书写困境与出路的分析
[128-135]
刘文祥
[摘要]浏览(
16018
)次
DOI:
保卫读者:中国当代文学“脱困”的一条进路
[136-144]
魏建亮
[摘要]浏览(
16020
)次
DOI:
人工智能与当代艺术生产的“后人类”构想——兼及对“数字人文”的审美思考
[145-152]
鹿咏
[摘要]浏览(
16016
)次
DOI:
权力博弈与趣味区隔——论文学经典化与审美趣味权力化的交互式建构
[135-141]
黄仲山
[摘要]浏览(
15043
)次
DOI:
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的“后标准化”
[142-148]
尹林
[摘要]浏览(
15019
)次
DOI:
郭沫若的“哈姆雷特”精神气质
[138-143]
王本朝
[摘要]浏览(
15044
)次
DOI:
明清白话小说题壁诗的“场景还原”与“精神探原”
[126-133]
杨宗红
[摘要]浏览(
15087
)次
DOI:
国家形象建构介入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
[134-139]
詹艾斌 孙溧
[摘要]浏览(
15046
)次
DOI:
返回物的世界:新世纪少数民族诗歌的时间诗学
[140-147]
李长中
[摘要]浏览(
15194
)次
DOI:
别现代理论:“后焦虑时期”本土话语再造的新维度
[140-146]
余凡
[摘要]浏览(
15424
)次
DOI:
重复叙事的空间逻辑
[147-153]
赵崇璧
[摘要]浏览(
15439
)次
DOI:
强制阐释与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困境的知识根源
[132-139]
孟庆雷 孙易君
[摘要]浏览(
15423
)次
DOI:
“意味”与“快感”:从传统文学到新媒体文学
[140-146]
徐杰
[摘要]浏览(
15659
)次
DOI:
民族是“个别与普遍之统一的相关物”——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研究
[131-137]
胡俊飞
[摘要]浏览(
15916
)次
DOI:
试论语图修辞研究——兼谈两种语图互文修辞格
[138-144]
段德宁
[摘要]浏览(
15855
)次
DOI:
新诗中的非诗因素——情感伦理、现实物象与合理化想象
[145-150]
鄢冬
[摘要]浏览(
15830
)次
DOI:
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与出路
[132-138]
胡友峰 郑晓锋
[摘要]浏览(
15988
)次
DOI:
政治文化与新时期初期人道主义革命历史叙事
[139-144]
瞿华兵
[摘要]浏览(
15903
)次
DOI:
中国古代意象特征体系建构论
[145-153]
张绍时
[摘要]浏览(
16019
)次
DOI:
元代少数民族汉文古体诗用韵特点研究
[154-160]
王冲
[摘要]浏览(
15827
)次
DOI:
论魏晋六朝时期的“篇”与“单篇意识”
[154-160]
王章才
[摘要]浏览(
15764
)次
DOI:
中唐“夷夏”观念之转严与边塞诗创作的衰落
[161-168]
何蕾
[摘要]浏览(
15989
)次
DOI:
语言与话语:从“无法言说之物”到“被排斥的人”
[169-175]
肖炜静
[摘要]浏览(
15874
)次
DOI:
论当代诗歌(1949~1966)传播中的诗画互文现象
[120-126]
巫洪亮
[摘要]浏览(
15842
)次
DOI:
论元代民族文化交融与冲突对雅俗文学格局之影响
[127-133]
赵月霞
[摘要]浏览(
16105
)次
DOI:
试论新媒体与影视人类学的发展
[110-116]
李文英
[摘要]浏览(
15721
)次
DOI:
文学语言变革与戏剧文体的现代转型
[117-122]
王佳琴
[摘要]浏览(
15612
)次
DOI:
20世纪初的学术转关与南戏在文学通史中的确立
[123-130]
浦晗
[摘要]浏览(
15615
)次
DOI:
消费文化思潮中的多元化与世俗化——20世纪90年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人性话语考察
[131-138]
陈进武
[摘要]浏览(
15680
)次
DOI:
知觉性画框与绘画的视觉再现
[131-138]
汤克兵
[摘要]浏览(
15836
)次
DOI:
本土化精神:文学叙事空间转型期的价值建构——兼论新世纪以来西部小说的本土化范式
[139-145]
金春平
[摘要]浏览(
15938
)次
DOI:
论公牍文对汉唐小说文体建构的意义
[146-152]
何亮
[摘要]浏览(
16014
)次
DOI:
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
[117-123]
王东昌
[摘要]浏览(
15691
)次
DOI:
从焦虑到自觉:当代文论发展的内在逻辑
[124-128]
张良丛
[摘要]浏览(
15651
)次
DOI:
中国古代小说的标本化及其鲜活的路径思考
[129-135]
熊明
[摘要]浏览(
15668
)次
DOI:
《红楼梦》脂评中的“互文”阐释策略
[136-142]
王凌
[摘要]浏览(
15736
)次
DOI:
政治文化转型下民国传奇杂剧的处境及其反思
[124-131]
姚大怀
[摘要]浏览(
15734
)次
DOI:
新媒体文本表意论:从语图关系到“语图间性”
[132-140]
鲍远福
[摘要]浏览(
15882
)次
DOI:
民族的立场 差异性研究 比较的方法——论中国叙事学建构
[141-148]
王振军
[摘要]浏览(
16028
)次
DOI:
“简而有法”:新媒体语境下文风改革的价值向度
[131-136]
庄怀芹
[摘要]浏览(
15852
)次
DOI:
语言学阐释与中国文学理论的新建构
[137-141]
孙宁
[摘要]浏览(
15921
)次
DOI:
从“正气”到“正能量”——中国文论话语关键词举偶
[142-147]
陈梦熊
[摘要]浏览(
15745
)次
DOI:
“三美一同”理念观照下的元代多民族文学活动
[148-153]
刘嘉伟
[摘要]浏览(
15828
)次
DOI:
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审美功能置换研究
[138-144]
胡友峰
[摘要]浏览(
15893
)次
DOI:
后殖民理论的民族观批判
[145-152]
胡俊飞
[摘要]浏览(
15873
)次
DOI:
北方草原文化及西域商业文化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
[153-157]
任红敏
[摘要]浏览(
15782
)次
DOI:
新媒体视域下“国家影像”的传播变迁
[148-152]
刘丹凌
[摘要]浏览(
15833
)次
DOI:
图像资本与图像增值——图像时代的视觉消费及其审美维度
[153-159]
张伟
[摘要]浏览(
15901
)次
DOI:
图像观看批评范式的历史性出场及其理论构成
[160-165]
王林生
[摘要]浏览(
15760
)次
DOI:
论阳明心学与晚明词学观念的新变
[131-136]
薛青涛
[摘要]浏览(
15997
)次
DOI:
明代戏曲插图本的叙事系统——基于文字叙事与图像叙事的考察
[137-142]
石超
[摘要]浏览(
15834
)次
DOI:
文学图像学溯源及其中国语境
[143-149]
段德宁
[摘要]浏览(
16019
)次
DOI:
从问题域看语言批评的理论构型
[150-154]
王丹
[摘要]浏览(
15864
)次
DOI:
意指断裂与表征错位——论新媒体时代的图像表意问题
[110-115]
鲍远福
[摘要]浏览(
16089
)次
DOI:
当代文本诗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视阈
[116-121]
董希文
[摘要]浏览(
15959
)次
DOI:
叙述分层与跨层冲突
[122-128]
谭光辉
[摘要]浏览(
15840
)次
DOI:
超位语境下网络文学的审美接受
[129-133]
李修元
[摘要]浏览(
16005
)次
DOI:
论李准传统农村家庭关系观
[134-138]
裴艳艳
[摘要]浏览(
15926
)次
DOI:
文本“有限性”与理论的历史赋形——马克思主义文论学科生成的文本学逻辑
[113-118]
李立
[摘要]浏览(
16117
)次
DOI:
重论文学实践的政治维度
[119-123]
胡友笋
[摘要]浏览(
16146
)次
DOI:
在边界的消融中凸显文学本质的研究
[124-129]
尹德辉
[摘要]浏览(
16153
)次
DOI:
中国文论被忽视的谱系性
[130-134]
杨金戈
[摘要]浏览(
16139
)次
DOI:
论文学理论中国话语建构的起点问题——以对“正能量”一词的质疑和反思为例
[135-138]
郝二涛
[摘要]浏览(
16113
)次
DOI:
论“语—图”文本融合的基本功能类型
[111-116]
王泽庆
[摘要]浏览(
15880
)次
DOI:
文学研究:从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
[117-120]
孙宁
[摘要]浏览(
15923
)次
DOI:
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“解放逻辑”
[121-125]
卢衍鹏
[摘要]浏览(
15926
)次
DOI:
死亡的神异书写及道德救世——兼论话本小说民间信仰书写之由
[126-130]
杨宗红
[摘要]浏览(
16002
)次
DOI:
文学阐释的实践存在论观照——兼及文学与政治关系重构的可能理路
[122-125]
胡友笋
[摘要]浏览(
15968
)次
DOI:
宋代经学与诗学关系论考——兼谈理学对词论之影响
[126-131]
潘链钰
[摘要]浏览(
16207
)次
DOI:
现代蒙古族作家汉语写作的边界性
[132-135]
杨晓敏
[摘要]浏览(
16071
)次
DOI:
语言批评的范式构建:问题意识与脉络流变
[120-124]
王丹
[摘要]浏览(
15833
)次
DOI:
关于当代文学表达“中国经验”的一种反思
[125-129]
李自雄
[摘要]浏览(
15903
)次
DOI:
从拟作角度谈西晋故事乐府对汉乐府体式的复归——兼论汉乐府经典地位的定型
[130-134]
郭晨光
[摘要]浏览(
15980
)次
DOI:
民间文学叙事:地域文化的审美化在场——以辽宁省蒙古贞地区民间文学叙事为例
[135-138]
齐海英
[摘要]浏览(
15853
)次
DOI:
体验论视野:建立神话现象学
[124-129]
王怀义
[摘要]浏览(
16323
)次
DOI:
族群记忆、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神话书写
[130-135]
李长中
[摘要]浏览(
16179
)次
DOI:
民国文学精神与文化品格形成探析
[136-141]
黄群英
[摘要]浏览(
16112
)次
DOI:
“想象”视阈中晚清文学的生发方式与叙事维度
[115-120]
王成
[摘要]浏览(
16228
)次
DOI:
古代小说互文性研究的多维思考
[121-126]
王凌
[摘要]浏览(
16180
)次
DOI:
论新世纪以来西部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书写
[127-133]
李伟
[摘要]浏览(
16135
)次
DOI:
以唐、宋诗接受为核心的金元诗坛风貌及其价值发微
[108-113]
胡正伟
[摘要]浏览(
16188
)次
DOI:
汉语的空间性与当代文论话语重构
[114-120]
裴萱
[摘要]浏览(
16135
)次
DOI:
义理与考据学离合中的北宋道学发展
[121-124]
温志拔
[摘要]浏览(
16117
)次
DOI:
第三代诗歌的乡土文化精神
[109-114]
林平乔
[摘要]浏览(
16032
)次
DOI:
审美解放及其批判反思
[115-118]
卢衍鹏
[摘要]浏览(
16213
)次
DOI:
文化“祛魅”时代的文艺学话语反思——从消费主义文化理论视域考察当代文学艺术场域的文化转型
[119-123]
李艳丰
[摘要]浏览(
16060
)次
DOI:
从“东方”对“欧美”到“东方”对“西方”
[124-127]
韩加明
[摘要]浏览(
16005
)次
DOI:
中国早期神话意象性艺术特征新论
[122-126]
王怀义
[摘要]浏览(
16032
)次
DOI:
形象
·
文本
·
意识形态——图像学研究中的三个关键词
[127-132]
陆涛
[摘要]浏览(
16116
)次
DOI:
图文“战争”背后的“温情”:文学与视觉艺术的互文
[133-138]
王泽庆 顾祖钊
[摘要]浏览(
15978
)次
DOI:
论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的类型化
[139-143]
丁琪
[摘要]浏览(
16177
)次
DOI:
魏晋南北朝言说主体对中国当前批评的启示
[115-121]
邓心强
[摘要]浏览(
15841
)次
DOI:
近代以降中国社会的文学伦理话语权
[122-125]
陈永明
[摘要]浏览(
15942
)次
DOI:
政治景观的现代性迁移——新时期文学叙事中的景观变迁
[126-130]
黄继刚
[摘要]浏览(
15924
)次
DOI:
论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特征和批判精神
[98-101]
刘世文
[摘要]浏览(
15977
)次
DOI:
跨文明语境下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
[102-107]
万燚
[摘要]浏览(
16083
)次
DOI:
互文:小说评点中品评标准的画学透视
[108-113]
张伟 周群
[摘要]浏览(
16016
)次
DOI:
论中国形象的文学塑造
[159-164]
张文诺;
[摘要]浏览(
16321
)次
DOI:
传媒时代的儿童文学创新与传播
[165-169]
王倩;
[摘要]浏览(
16679
)次
DOI:
论第三代诗歌的传统诗学特征
[170-175]
林平乔;
[摘要]浏览(
16380
)次
DOI:
元代散曲审美新变论
[176-176]
宋巍;
[摘要]浏览(
16156
)次
DOI:
摇曳生姿 涤荡博趣——《话说草原》评介
[177-177]
包赛音;
[摘要]浏览(
16256
)次
DOI:
用户登录
投稿须知
作者投稿操作指南
投稿须知
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(汉文版)版权转让协议
投稿时请使用IE浏览器!
文章检索
关键词
标题
作者
上期目录
下期目录
往期目录
2023年
2022年
2021年
2020年
2019年
2018年
2017年
2016年
2015年
2014年
2013年
2012年
2011年
2010年
2009年
2008年
本刊栏目
政 治
法 学
社 会
历 史
哲 学
经济·管理
教 育
文 学
语 言
文 化
西部论坛